刀耕火耨
古人在播種前放火燒去野草,用余灰肥田。燃燒后的草木灰含鉀5-12%、鈣5-25%、磷0.5-3.5%,它是一種高效肥料,還可降低土壤酸性,是人類最早使用的化學肥料。
火樹銀花
火樹就是指焰火,俗稱煙花。它由上下兩部分組成,下部裝有類似火藥的發(fā)射藥劑,上部裝填燃燒劑、助燃劑、發(fā)光劑及發(fā)色劑,發(fā)色劑內含各種金屬元素的無機化合物,它們在燃燒時顯示各種各樣的顏色,化學上稱之為焰色反應。
石破天驚
只有火藥爆炸才能產生“石破天驚”的效果?;鹚幨俏覈糯拇蟀l(fā)明之一,火藥的基本成份為硝石(硝酸鉀)、硫磺及木炭,三者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加熱后,發(fā)生激烈的化學反應,產生大量的光和熱。
水火不容
燃燒是一種氧化反應,由燃燒引起的火災,一般情況下,用水撲救可以取得較好效果,因為水是不會燃燒的液體,可以隔斷空氣,吸收熱量,降低溫度,這就是“水火不容”的道理。
抱薪求火
(火上澆油、杯水車薪、釜底抽薪) 這些講的都是可燃物與燃燒現(xiàn)象的關系:抱著柴火去救火,肯定適得其反;往火上澆油,只能使火燒得更旺;用一杯水去滅一車柴產生的火焰,是多么微不足道啊;移走柴火,還是釜底抽薪解決問題嘛!
百煉成鋼
將燒紅的生鐵反復在空氣中不斷錘打,轉化為堅硬的鋼,其實是對生鐵的不斷除雜致純的過程。
沙里淘金
金是一種稀有金屬,在地殼中的含量只有5%左右,與沙一起沉積成礦床,通常每噸沙中約含金3-10克。很早,人類都是采用“沙里淘金”的方法開采黃金,即用重力選礦法,利用黃金與沙子的密度差異,用水反復淘洗,沙里淘得的黃金甚少。
靈丹妙藥
丹劑起源于先秦時期,當時,人們用各種礦物原料精心燒煉 “靈丹妙藥”,以滿足貴族長生不老的愿望。古時的丹藥是一些礦物質,經過高溫下化學反應主要生成氧化汞、氯化汞等一些無機化合物,外用對瘡痛、皮炎等有些療效,“靈、妙”是如何也談不上的。
爭風吃醋
醋是6~10%的乙酸水溶液,故乙酸又稱醋酸,醋是烹飪的常用調味品,能豐富食物的色、香、味,而且能刺激胃酸分泌,幫助消化,醒胃防病。因此,“爭風”固然不好,但適量“吃醋”對身體有益。
甘之如飴
飴就是麥芽糖,是一種使用較早的糖類化合物,它可通過風干的麥芽或谷物發(fā)酵釀造得到。人體維持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來源于糖類化合物氧化產生的熱能,糖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調味品,因其獨特的甜味,“甘之如飴”就不奇怪了。
水乳交融
牛奶中的蛋白質、脂肪并不溶于水,但通過乳酪素為乳化劑可分散在水中形成乳液。洗潔精、洗發(fā)精去污的原理與此相似:讓不溶于水的油脂乳化分散到水中而除去。
點石成金
15世紀后半葉以前,化學還未產生如元素、化合物、分解等科學概念。中世紀的科學活動家的思想總的來說,還是處在“實物能彼此相互轉變”的觀點支配下,其結果是使點金術家徒勞的妄想把銅和某些賤金屬轉變成金。另外煉丹術家頑強的尋求“哲人石”,想使人吃后長生不老。由于這些都失去重要的認識工具---實踐的標準,脫離了實際,點金術家、煉丹術家的理論和實驗結果都得不到發(fā)展。只是在“點金”過程中得到一些實物。元素是具有相同核電荷數(shù)的同種原子的總稱,而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。在化學反應里分子可以分成原子,原子卻不能再分。隨著科學的發(fā)展,今天“點石成金 ”已經實現(xiàn)。1919年英國盧瑟福用α粒子轟擊氮元素使氮變成了氧。1980年美國科學家又用氖和碳原子高速轟擊鉍金屬靶,得到了針尖大的微量金。
爐火純青
人們很早就知道從燃燒火焰的顏色變化來觀察溫度的變化,爐火溫度在500℃以下呈暗黑色,升到700℃時火焰變?yōu)樽霞t色,也就是俗稱的爐火通紅,再上升到800-900℃后火焰由紅變黃,1200℃時火焰發(fā)亮逐漸變白,繼續(xù)升到接近3000℃后呈白熱化,相當于燈泡鎢絲發(fā)亮的溫度。如果超過3000℃火焰由白轉藍,這就是爐火純青了,是燃燒溫度的最高階段。 一般來說提高溫度有利于絕大多數(shù)化學反應的加速進行,但是過分提高溫度是一種不經濟實用的方法。如今化學工業(yè)上都是通過采用催化劑技術提高化學反應速率,而非單純提高反應溫度。古代的煉丹家們是不懂得催化劑化學原理的,往往認為火焰達到爐火純青為火候到家,就能煉到長生不老的丹藥。實際上那時的耐火材料是很難達到這樣高的使用溫度,因此無論煉丹家如何努力爐火純青最終只能是一廂情愿。
飲鴆止渴
鴆是指放了砒霜的毒酒砒霜就是三氧化二砷的俗稱,是一種劇烈的毒藥,在古今文人筆下扮演著殺手的角色?!端疂G傳》中的武大郎就是被潘金蓮用砒霜毒死的。飲鴆止渴的后果不言而喻。砒霜也是古代煉丹術的杰作。隋代《九轉流珠神仙九丹經》記載了制取砒霜的餌雄黃法,即用雄黃、砒石不純的氧化砷、譽石硫砷鐵礦加熱得到其色飄飄或如霜雪白色鐘乳相連的砒霜,砒霜的名稱也由此而來。
此地無銀三百兩
銀是一種白色柔軟的金屬元素熔點961℃是導電、導熱性能最好的金屬有很好的延展性。銀在自然界的儲藏量稀少但比黃金多近四十倍。銀的化學穩(wěn)定性好不易被氧化但與空氣中的硫化合而變黑。 銀一般與鋁礦共生在冶煉鋁時銀被還原出來。大約在公元前二千多年人們就已采用這種吹灰法提取銀。數(shù)千年來銀與金一樣應用價值都不大除了用作貨幣、裝飾品外幾乎沒有其他用途。直到現(xiàn)在白銀才在工業(yè)上發(fā)掘出大量的用途,如人們發(fā)現(xiàn)銀是導電性最好的金屬,可以用于計算機、導彈等精密電路上。銀的反射性能高,可鍍在玻璃上制造鏡子及在保溫瓶內膽防止熱量的散失,銀的殺菌性能也很好,是氯化物的十倍,可用于醫(yī)療上的消炎,銀的溴化物遇光即分解具有非常靈敏的感光性,可以用于照相底片及X光片生產,這是銀的最大用量的用途。
涂脂抹粉
從古到今婦女們都喜歡通過涂抹脂粉來裝扮自己。實踐證明適當使用脂粉能使人的皮膚光滑、潔白、潤澤既保護皮膚又美觀可愛。涂脂抹粉所用的胭脂古時是用紅藍花或蘇木加入牛髓、豬胰素等壓制成分塊,這就是我國最早的日用化工產品。今天通過不斷發(fā)展起來的各種各樣的化妝用品也仍由顏料、粘合料、香精、色素等基料構成的大致可分為以下三種類型: 1、油劑型:脂肪含量高適用于干燥皮膚如香脂、冷霜等。 2、水劑型:水分含量高適用于油脂多的皮膚如杏仁蜜、雪花膏等。 3、藥劑型:添加了各種藥用成份有一定的營養(yǎng)及治療效果如珍珠霜、人參霜等。 當然使用化妝品要適可而止,否則會堵塞皮膚毛孔影響皮膚正常的新陳代謝,導致皮炎或過敏對健康有害無益。 語源:明·凌蒙初《二刻拍案驚奇》:其妻涂脂抹粉慣賣風情挑逗富家郎君。 原意:女子化妝打扮。
如膠似漆
三千多年前,人們就用動物皮、角、骨來熬制骨膠、牛皮膠等,用來粘合各種物件,這是最早的化學粘合劑。相傳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也是用石灰、糯米糊等混合調配的粘合劑把無數(shù)的石塊粘接起來而建成的(這種無機—有機混合膠,強度高、防腐、經久不壞)。生漆是我國的特產,是由天然漆樹分泌出來的粘性液體,是最早的化學涂料。如膠粘,似漆連,關系自然很親密。
醋海翻波
醋:比喻嫉妒。比喻男女間因愛情而引起的糾葛。 食醋不但是調味佳品, 而且具有良好的美容作用。這是因為其主要成份醋酸 有很強的殺菌作用,對皮膚、頭發(fā)能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。另外,食醋還含有豐 富的鈣、氨基酸、維生素 B、乳酸、葡萄酸、琥珀酸、糖份、甘油、醛類化合物 以及一些鹽類,這些成份對皮膚極其有用。用加醋的水洗皮膚,能使皮膚吸收到一些十分需要的營養(yǎng)素,從而起到松軟皮膚、增強皮膚活力的作用。
今朝有酒今朝醉
(同“今日有酒今日醉”)
我們喝酒為什么會醉,就是因為酒精,也就是乙醇,在體內轉化到乙醛,如 果體內缺少乙醛轉化酶,不能再轉化為乙酸排到體外,所以造成乙醛中毒,人就 會表現(xiàn)為各種過敏癥狀。
而酒量大的人,就是因為體內這種酶多,能夠迅速轉化掉,而沒有出現(xiàn)中毒癥狀,也就不會醉酒。酒精以不同的比例存在于各種酒中,它在人體內可以很快發(fā)生作用,改變人的情 緒和行為。這是因為酒精在人體內不需要經過消化作用,就可直接擴散進入血液 中,并分布至全身。酒精被吸收的過程可能在口腔中就開始了,到了胃部,也有 少量酒精可直接被胃壁吸收,到了小腸后,小腸會很快地大量吸收。酒精吸收進 入血液后,隨血液流到各個器官,主要是分布在肝臟和大腦中。酒精在體內的代謝過程,主要在肝臟中進行,少量酒精可在進入人體之后, 馬上隨肺部呼吸或經汗腺排出體外,絕大部分酒精在肝臟中先與乙醇脫氫酶作 用,生成乙醛,乙醛對人體有害,但它很快會在乙醛脫氫酶的作用下轉化成乙酸。乙酸是酒精進入人體后產生的唯一有營養(yǎng)價值的物質,它可以提供人體需要的熱 量。酒精在人體內的代謝速率是有限度的,如果飲酒過量,酒精就會在體內器官, 特別是在肝臟和大腦中積蓄,積蓄至一定程度即出現(xiàn)酒精中毒癥狀。 如果在短時間內飲用大量酒,初始酒精會像輕度鎮(zhèn)靜劑一樣,使人興奮、減 輕抑郁程度,這是因為酒精壓抑了某些大腦中樞的活動,這些中樞在平時對極興 奮行為起抑制作用。這個階段不會維持很久,接下來,大部分人會變得安靜、憂 郁、恍惚、直到不省人事,嚴重時甚至會因心臟被麻醉或呼吸中樞失去功能而造成窒息死亡。人體內每時每刻都在發(fā)生各 種復雜的化學反應, 這些反應都是在特殊的蛋白酶的作用下進行的。人體內含有 各種蛋白酶的量因人而異。有的人體內含各種酶比較多,有人較少。含酶多的人雖飲了較多的酒,但能 順利地完成上述化學變化,而這些酶含量比較少的人,酒后不能順利完成上述變 化,甚至失去催化作用過多的乙醇和乙醛會刺激神經系統(tǒng),使人產生一系列反應,也就是酒精中毒。
甜言蜜語
蜜糖就是蜂蜜,蜜糖為什么很甜呢? 蜂蜜是由蜜蜂采集植物蜜腺分泌的汁液釀成。中國大部分地區(qū)均有生產。以稠如凝脂、味甜純正、清潔無雜質、不發(fā)酵者為佳。蜂蜜的主要成分為糖類,其中60%~80%是人體容易吸收的葡萄糖和果糖,主要作為營養(yǎng)滋補品、藥用和 加工蜜餞食品及釀造蜜酒之用,也可以替食糖作調味品。蜂蜜是一種天然食品,味道甜蜜,所含的單糖,不需要經消化就可以被人體 吸收,對婦、幼特別是老人更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,因而被稱為“老人的牛奶” 。
蜂蜜是一種營養(yǎng)豐富的天然滋養(yǎng)食品,也是最常用的滋補品之一。
據分析, 含有與人體血清濃度相近的多種無機鹽和維生素素、鐵、鈣、銅、錳、鉀、磷等多 種有機酸和有益人體健康的微量元素,以及果糖、葡萄糖、淀粉酶、氧化酶、還 原酶等,具有滋養(yǎng)、潤燥、解毒之功效。 蜂蜜是糖的過飽和溶液,低溫時會產生結晶,生成結晶的是葡萄糖,不產生 結晶的部分主要是果糖。不僅僅是在冰箱里,即使冬天放在室內儲藏也會產生結 晶。當加熱時結晶又會重新變回液體,并不是質量的問題。當蜂蜜中含有很多雜 質時便不會結晶。人們有時會以在低溫下是否結晶來區(qū)分純蜂蜜和加糖的蜂蜜, 然而,將蜂蜜中的雜質過濾掉,也可以令蜂蜜產生結晶,所以這方法并不可靠。蜂蜜的保存性非常好。曾經有美國考古學者 T.M.Davis 在埃及的金字塔中發(fā) 現(xiàn)約 3300 年前的瓶裝蜂蜜完全沒有變質的記錄,所以有人說蜂蜜是唯一不會變壞的食品。蜂蜜水分含量少,細菌和酵母菌都不能在蜂蜜中存活,但某些厭氧菌(如肉 毒桿菌)可以以非活性的孢子形態(tài)存在其中,因為嬰幼兒腸胃消化器官不發(fā)達,胃酸的分泌較差,所以,一歲內的嬰兒不要食用沒有經過消毒的蜂蜜。蜂蜜中孢子并不會繁殖產生毒素,一般情況下,蜂蜜中的厭氧菌也沒有在人體內繁殖的危險。蜂蜜比蔗糖(砂糖的主要成份)更容易被人體吸收,因為蜂蜜是由單糖類的葡萄糖和果糖構成,可以被人體直接吸收,而不需要酶的分解。
茶余飯后
指茶飯后的一段空閑休息時間,也作“茶余酒后”,泛指休息 或空閑的時候。茶與咖啡、可可,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三大無酒精飲料。中國人喜愛喝茶,來了客人大多要給客人敬上一杯茶,長期以來,形成了中國特有的茶文化。茶的成份及功效 茶的鮮葉中含有 75%—80%的水分,干葉中含量為 20%—25%。干葉中包含許多種化合物,分為蛋白質、茶多酚、生物堿、氨基酸、碳水化合物、礦物質、維生素、色素、脂肪和芳香物質等。健康功能最大、含量很高的成分是茶多酚。茶葉中的氨基酸具有獨自的特點,包含一種在其他生物中沒有的氨基酸茶氨酸。茶葉中的蛋白質含量很高,但沖泡的時候能夠溶于水的僅 2%左右。茶多酚(又稱茶單寧)是茶葉中30多種酚類化合物的總稱,其主體物質是兒 茶素,占總量的70%左右。茶多酚具有多種生理作用,是茶葉的滋味和色澤的重要成分。茶葉中的生物堿類,包括咖啡堿、茶堿、可可堿、黃嘌呤、腺嘌吟等。茶葉中咖啡堿含量最高,占2.5%-5.5%,超過咖啡豆(含量 1%-2%),可可豆(含量 約 0.3%)以及可樂豆(含量 1%—2%)。泡茶時有80%的咖啡堿能溶于水中,是苦味成分之一。咖啡堿的興奮作用是茶葉成為嗜好品的重要原因。氨基酸在茶葉中有30多種,包括多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。在茶葉的氨基酸中,茶氨酸的含量最高,占氨基酸總量的一半以上。茶葉中有約30種礦物質,主要成分是鉀,約占礦物質總量的50%,磷約占15%,其次是鈣、鎂、鐵、錳、氯、鋁,還有微量成分,如鋅、銅、氟、鈉、鎳 等。與其他植物相比,茶葉中鉀、氟、鋁等含量很高。茶葉中含多種人體必需的維生素,茶葉中維生素 E 的含量比其他植物高。茶葉中還有維生素 A、B1、B2、K、P 等。維生素 B1、B2、C、P 等,能通過飲茶來補充人體的需要。茶葉中的脂肪類包括磷脂、硫脂、糖脂、甘油三酯等,都是人體必需的脂肪酸,是腦磷脂、卵磷脂的主要組成部分。此外還有香氣成分,成品茶中被確認的香氣成分達700種。不同的茶類,其香氣成分的種類和含量不同。鮮茶葉中的色素有葉綠素、葉黃素、類胡蘿卜素等,葉綠素是主要色素。茶葉的外觀、葉底和茶湯的顏色,是決定茶葉品質的主要因素。茶的成份決定了經常喝茶特別有益于身體健康。但是要注意,茶中含有的咖啡堿有很好的提神效果,如果有臨睡前喝茶,會讓您難以入睡。
看菜吃飯,量體裁衣
量體:用尺量身材的大小長短。裁:裁剪。比喻依據現(xiàn)有的條件或東西采取相應的行動和對策。我們說的飯,通常指米飯,其主要成份是淀粉,是中國人日常飲食中的主角之一;淀粉經口腔內的唾液淀粉酶水解成糊精及麥芽糖。經胃進入小腸后,被分解為葡萄糖,再由腸黏膜吸收。淀粉在加熱到 60℃以上時會逐漸膨脹,最終變成糊狀,這個過程稱為“糊化”。人體內的消化酶比較容易將這種糊化的 淀粉分子水解。而糊化的淀粉冷卻后,會產生“老化”現(xiàn)象。老化的淀粉分子若 重新加熱,即使溫度很高,也不可能恢復到糊化時的分子結構。人體對這種老化淀粉的水解和消化能力都大大降低。所以,長期食用這種重新加熱的剩飯,容易發(fā)生消化不良甚至導致胃病。 凡消化功能減退的老人,嬰幼兒或體弱多病者以及患有胃腸疾病的人,最好不吃或少吃變冷后重新加熱的米飯。米飯中除了淀粉外,也含有少量的脂肪、蛋白質、鈣、磷、鐵、維生素 B1、B2 等,糙米飯比精米做的飯營養(yǎng)成份又更全。一味米飯,與五味調配,幾乎可以供給全身所需營養(yǎng)。我們常說的菜就復雜多了,我們生活中指的“菜”通常是能做副食品的植物,如蔬菜;或經過烹調供下飯下酒的蛋品、魚、肉等 葷菜。人類的生存與生長需要糖類、 油脂、 蛋白質三大營養(yǎng)物質,當然也要維生素、無機鹽(礦物質)、水,合稱六大營養(yǎng)物質。蔬菜,可提供人體所必需的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,也能提供少量其他營養(yǎng)物質,蔬菜中含有大量纖維素,纖維素對人類雖然沒有營養(yǎng),但也是人類不可缺少的,它能幫助消化食物,促進腸道蠕動,利于糞便排出等,被稱為第七大營養(yǎng)物質。礦物質是人體無法合成的,必須來自食物。人體必需的維素C的90%、維生素 A 的 60%來自蔬菜。此外,蔬菜中還有多種多樣的植物化學物質,是人們公認的對健康有效的成分,如:類 胡蘿卜素、二丙烯化合物、甲基硫化合物等,因此,多吃蔬菜有利身體健康。葷菜則主要為我們提供脂肪、蛋白質,也有少量糖類、維生素、礦物質等,葷菜也不可少。
油鹽醬醋
?、俜褐概胝{佐料。比喻另外添加的原來沒有的內容。②指瑣碎庸俗。油鹽醬醋是烹飪的必備之物,在中國的發(fā)展和食用,已有相當長的一段歷史。在古代,人們稱烹飪的油為“膏脂”。所謂“膏”,即業(yè)已溶解的油;所謂的脂,指凝固的油。中國最早的膏脂,當然是動物油,今天成為葷油。早在商周青銅 器時代,烹飪中已使用膏脂。用動物油烹飪食物的習慣沿襲至今。此后,植物油 的應用開始出現(xiàn)。最早記載搗果為油的方法是在漢代。劉熙的《釋名》對一種工藝油的制造過程有詳細記載,稱“碎之”、“燥而發(fā)之”、“形似油也”。至唐代,以麻油烹調的情況已多見。宋代,植物油用于烹調的情況相當普遍,所用植物油種類已增多。明代《天工開物》中提到了胡麻、萊菔子、黃豆、菘莢子、蘇 麻、蕓臺子、大麻仁七種油原料。到了清代,食用植物油相當受歡迎,主要有四種,為芝麻油、豆油、菜籽油、木椰籽油等。如各種油、脂其主要成份都是高級 脂肪酸的甘油酯。為人類的三大營養(yǎng)物質(糖類、油脂、蛋白質)之一。 鹽是最基本的調味品。自古至今,鹽的品種已相當多,有池鹽、海 鹽、堿鹽、巖鹽、石鹽、蓬鹽等?!秴问洗呵?本味篇》提到,“大夏鹽”,就是青海的巖鹽。其實,從化學的角度來看,鹽是一類物質,凡是金屬離子(包括 銨根離子)與酸根離子形成的化合物都是鹽。但真正被當作我們的調味品食用鹽只有氯化鈉。制醬是我國發(fā)酵業(yè)中一項特殊的成果。他以黃豆或蠶豆為主要原料,加入適量的麥麩、淀粉、鹽、糖等配料,利用毛霉菌的作用發(fā)酵而成。堯、舜、禹時代已有醬油和豆醬。它含有氨基酸,維生素 B1 和麩酸鈉一類的東西,能與多種菜肴混合,增加美味,增強食欲。醬油、豆醬都含有發(fā)酵細菌制造的大量酵素 (酶) , 能促進人體其他復雜的化學反應,使入口食物轉變?yōu)槟芰?,不僅促進人體肌肉收縮,新陳代謝,還能增強人腦細胞記憶、思維等生理活動,對人日營養(yǎng)和保健有很大貢獻,在世界烹飪史上,也有一席之地。醋是一種酸味調味品,在中國古代早已有之。古代貴族大魚大肉吃得多,為解膩和消化,想出制造酸?!吨芏Y》中有酸味食品的記載?!渡袝贩Q“欲作和羹,爾唯鹽梅。”當時人們發(fā)明了用梅子做酸。周代宮廷中,有 300 多人的釀酒 作坊,也有 140 多人的制醋作坊。據說最早制成米醋的,是晉代劉憐的妻子。劉憐嗜酒成癮,其妻子怕他飲酒過量傷身壞事,每每于釀酒時,將酸味和于酒中,使酒發(fā)酸。后人仿效之。其實,真正醋的制作,主要用麥曲,使小米飯發(fā)酵,將酒精氧化成醋。在中國飲食史上,醋一直被視為重要的調味品。其消毒殺菌和軟化鈣質的功能,也一并為人們所識。
水滴石穿
水不停地滴,石頭也能被滴穿。比喻只要有恒心,不斷努力,事情就一定能成功。水滴經過長年累月沖擊石面而產生“石穿”,孰不知,這里面還拌隨化學反應: 因為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部分溶在雨水中,使雨水略呈酸性,滴在主要由碳酸鈣組成的巖石上,與碳酸鈣起反應而使之溶解,經過億萬年的累積,地殼或巖石中就 產生了溶洞?;瘜W反應方程式為 CaCO3+CO2+H20=Ca(HCO3)2 與此相反的是溶洞中鐘乳石和石筍的形成,則是相反的過程:溶解有 Ca(HCO3)2 水溶液,當壓強減少或溫度升高時,發(fā)生分解反應: Ca(HCO3)2 =CaCO3↓+CO2↑+H20 產生的碳酸鈣沉積起來,經過千百萬年的積累就形成了鐘乳石和石筍。
堅如盤石
堅:牢固;盤石:大石頭。像大石頭一樣堅固。比喻不可動搖。我們覺得普通的大理石(主要成分為碳酸鈣)已經很硬了,而鵝卵石(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)更硬。在自然界中石頭有多種多樣,如普通石頭、玉石、寶石等 等,不同的石頭其硬度完全不一樣。順便,我們來學一點關于硬度特別是有關寶石硬度的知識。
金無足赤,人無完人
足赤:足金,純金。沒有純而又純的金子。比喻沒有十全十美的事物。也比喻不能要求一個人沒有一點缺點錯誤。(“金無足赤”也可單獨使用,意思相同。) 事實上,任何物質都不可能 100%的純凈,黃金也不例外。
青出于藍
又作“青出于藍勝于藍”。 青,是指靛青,即靛藍;藍是指 藍草——可以用于制做靛藍染料的數(shù)種植物的統(tǒng)稱,如菘藍、蓼藍、木藍等。青從藍草中提煉出來,但顏色比藍草更深。比喻學生超過老師或后人 勝過前人。“取藍”是世界上最早的印染化工,“取藍”的原材料——藍草是一種木蘭 屬一年生草木植物,葉子在酶的作用下水解為無色的吲哚酚,染在紡織物上,經日曬氧化成了青藍色的靛藍化合物。各種染料都有一定化學組成與性質,現(xiàn)在大 量使用的染料是通過有機化工合成的化學染料,天然染料已經很少用了。
冰清玉潔
象冰那樣清澈透明,象玉那樣潔白無瑕。比喻人的操行清白(多 用于女子)。通常所說的冰指水到零度時結成的固體。它是一種無色透明的固體,密度比 水小。值得一提的是,自然界中固體密度比對應液體密度小的物質極少見,水就 是一種。 固體二氧化碳也叫干冰,因其外形酷似冰,但它易升華,在空氣中將不經溶化成液態(tài)而直接變?yōu)闅怏w,不會留下任何痕跡,故叫干冰。玉是在世界(尤其是東亞)各地區(qū)受到廣泛歡迎的一個寶石的分類,在礦物學上玉分為硬玉(也稱翡翠,主要成分為 NaAlSi2O6)和軟玉(透閃石、陽起石一類,因化學成分的不同而呈現(xiàn)各種顏色,種類較多,但主要成份均為鈣、鎂、鋁等的硅酸鹽。玉的外觀通常呈半透明,質地細膩均勻,散發(fā)著油脂似的光澤,有各種顏色。
丹青不渝
丹、青:丹砂、青雘(huî),是古代繪畫中常用的兩種顏料,不易 褪色。始終不渝,光明顯著。丹砂又被稱作為“朱砂” 、“辰砂” ,主要成份為硫化汞(HgS),它是一種棕紅色,色彩鮮艷的彩石,通常情況下很穩(wěn)定。丹砂是提煉汞的最主要的礦物原料,中醫(yī)利用 辰砂作為安神、定驚的藥物;丹砂的單晶可以作為激光調制晶體,是現(xiàn)代激光技術的關鍵材料之一。青雘是一種青色礦物顏料。一般認為即今石青,主要化學成分為Cu3(CO3)2(OH)2,古代常作涂飾用,通常條件下也較穩(wěn)定 。 當然,無論是 HgS、還是 Cu3(CO3)2(OH)2,兩者的穩(wěn)定性都是相對的,它們受熱時都可以分解: △ HgS = Hg + S △ Cu3(CO3)2(OH)2 =3CuO + 2CO2↑+H2O
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
靠著朱砂的變紅,靠著墨的變黑。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變好, 接近壞人可以使人變壞。指客觀環(huán)境對人有很大影響?;瘜W中許多物質都有其特定的顏色,朱砂(HgS)是棕紅色的,而墨的成分 就是碳黑,是最好的黑色顏料,非常穩(wěn)定,古代的字畫歷經千年不變就是緣于碳的穩(wěn)定性質決定的。
桂子飄香
指中秋前后桂花開放,散發(fā)馨香。 桂花為什么會有香味?絕大多數(shù)花、瓜果為什么都有香味?其實,這些所謂的香味都是利益于一類叫做酯類的物質,當然有香味的物質也不僅僅酯類。
拋磚引玉
拋出磚去,引回玉來。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見或作品引出別人 更好的意見或好作品。前面說過玉,現(xiàn)在我們來說說磚。通常使說的磚指的是用粘土燒制成的用于建筑上的塊狀固體。其主要成份是 鈣、鎂、鐵的硅酸鹽及鋁酸鹽,也存在其氧化物。磚有紅磚和青磚之分,它們有何區(qū)別呢? 青磚和紅磚是在冷卻時區(qū)分的。自然冷卻的是紅磚,水冷卻的是青磚。其實 紅磚和青磚都是用粘土燒制成的,強度主要是看其燒結程度,坯體顏色是由坯體 原料中鐵的氧化物的含量決定的,含量越高燒成后呈現(xiàn)的顏色越深,它僅僅決定 了坯體的顏色,不會影響到磚的質量。為什么同樣的磚坯能燒成紅磚,也能燒成青磚呢? 我們不妨做個小實驗。取一塊雞蛋大小的青瓦碎片,然后把它放置在蜂窩煤爐的第一只煤餅和第二只煤餅之間(從爐口往下數(shù))。這樣大約經過 30 分鐘的 時間,把碎瓦塊取出,你就會發(fā)現(xiàn)青瓦已變成了一塊紅瓦。如果你再把這塊紅瓦放在第一只煤餅上面繼續(xù)燒30分鐘的時間,那么,紅瓦又會變成青瓦。有興趣的話,可以反復試幾次,都會獲到上述結果。為什么同樣一塊青瓦塊,在煤餅的不同層上,竟然有如此大的區(qū)別呢?這里 的奧秘何在? 說來也簡單。 這是化學中的氧化還原反應起了重要作用。煤爐中的第一只煤餅和第二只煤餅中間是氧化層。煤餅中的碳與空氣中的氧發(fā)生氧化反應,產生二氧化碳并放出熱量。青瓦塊在第一只和第二只煤餅中間,受到高溫的作用,加上有充足的氧氣,青瓦中的黑色氧化亞鐵變成了紅色氧化鐵,于是青瓦變成了紅瓦。第一只煤餅的上部是還原層,從下面來的二氧化碳與熾熱的煤進行作用,進行還原反應,同時煤塊在高溫下干熘,產生可燃性氣體、一氧化碳、氮氣等。這些氣體上升到爐口與空氣進行接觸,產生淡藍色火焰。紅瓦放在這里與還原性氣體接觸,紅色的氧化鐵被還原成黑色的氧化亞鐵,紅瓦就變成了青瓦。在工業(yè)生產中就是根據上面的原理,一般用大火將磚坯里外燒透,然后熄火,使窯和磚自然冷卻。此時,窯中空氣流通,氧氣充足,形成了一個良好的氧化氣氛,使磚坯中的鐵元素被氧化成三氧化二鐵。由于三氧化二鐵是紅色的,所以也就會呈紅色。如果待磚坯燒透后,往窯中不斷淋水,此時,由于窯內溫度很高,水很快變成水蒸汽,將會阻止空氣的流通,使窯內形成一個缺氧的環(huán)境,磚中的 三氧化二鐵便被還原成氧化亞鐵,并存在于磚中。由于氧化亞鐵是青灰色的,因而磚就會呈青灰色。
恨鐵不成鋼
形容對所期望的人不爭氣不上進感到不滿,急切希望他變好。純凈的鐵并不多見,用途也不大;生鐵含有較多雜質尤其是碳、硫、磷,其 中的硫、磷等元素更是使鋼鐵的性能大打折扣,故生鐵通常只作為煉鋼的原料。平時用的說的所謂的鐵其實都是鐵碳的合金,即碳素鋼;還有鐵和其他合金元素 形成的合金鋼,如不銹鋼、硅鋼、錳鋼、鎢鋼、釩鋼等。將鐵煉成鋼就是在高溫 下把生鐵中過量的碳降低、去除有害元素硫、磷,這樣就得到普通的碳素鋼;要 得到別的合金鋼就要加入一定比例的相應的合金元素,如加入硅、錳、鎳、釩、鉻、鉬、鎢、硼等等。
真金不怕火煉
把真正的金子放在火中煅燒,不會起任何變化。比喻品質好、意志堅強的人經得起任何考驗。金的化學性質很穩(wěn)定,不與氧氣直接反應,更不懼空氣中的氮氣、二氧化碳 等氣體,故在空氣中哪怕加熱到 1000 多度的高溫下也不會有什么變化,當溫度 超過其熔點(1063℃)它也最多是熔化而已,溫度降低后,又凝固成閃閃發(fā)光的 黃金。
風燭殘年
風燭:被風吹的蠟燭,容易熄滅;殘年:殘余的歲月,指在世不太久。比喻人到了接近死亡的晚年。涼風吹在我們身上,有清涼的感覺,因為涼風帶走了熱量。蠟燭弱小,所含熱量不多,風吹在上面,將帶走熱量易使其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而熄滅。